今天是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农历甲辰年(龙)六月初三
  您的位置:首页 > 活动专题 > 职教活动周
陈鹏:“中国制造”谁来造
信息来源:行政办公室  ‖  发稿作者:行政办公室   ‖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1日  ‖  查看6211次

  “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意味着我国制造业将全面迎接工业4.0时代的到来,由此也拉开了我国制造业瞄准高端、追求卓越的发展大幕。那么,“中国制造2025”所提出的创新驱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品牌制造,如何落实到我们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上呢?

  创新驱动召唤创新型人才引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支撑民族进步的核心产业——制造业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制造业已在国际上占据一定地位,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这就需要培养一批适应时代需求、具有创新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创新的主体已由过去的精英创新转向大众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迎接历史赋予的大好机遇,从过去的“机械性”制造转向现代制造业所需的“创新型”制造。

  1、智能制造渴求智慧型人才支撑

  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使智能制造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不仅意味着制造本身的自动化,也需要制造者的智慧化,从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到服务,都需要一批既“顶天”又“立地”的智慧型人才。

  2、绿色制造希望生态型人才关照

  高消耗、重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以及生活的质量。在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建构高质量绿色制造体系过程中,技术技能型人才只有具备较强的生态伦理意识,才能在工作过程中推动现代制造业与人类环境的和谐共处。

  3、高端制造寻找高端型人才贡献

  传统制造业的优化升级,离不开大量既掌握系统理论知识,又能转化先进技术的高级技师和工程师,因此需要一批敢于追寻时代潮流、驾驭行业尖端技术、努力转化高端技术的现代制造人。

  4.品牌制造要靠卓越型人才打造

  品牌源于质量,质量依靠技术,技术始于人才。要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提高质量水平,不仅需要高端技术人员掌握世界前沿尖端技术,还需要他们具有工匠精神。我国现代制造业要在全球制造业市场中赢得竞争力,必须拥有一批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

  以上各类人才的培养,要求现代职业教育必须突破固有发展理念,实现多个方面的创新发展。

  一要树立“职业人格”的培养目标。现代制造业智能型、绿色型和高端型的突出特点,要求制造者是一个充满自主创新意识、聪颖智慧和伦理关照的卓越型人才。作为现代制造业岗位中的职业人,要完全地参与职业世界、适应工作岗位的不断变化,必须具有聪颖的智慧和灵活的创新能力;能深度感知职业世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必须具备生态关照的伦理素养;要追求卓越的职业世界、提高产品的世界影响力,必须具备高端的技术品格和负责任的职业态度,这就是职业教育所应培养的“艺术品格”。因此,这就使得职业教育在培养未来制造业人才时,将“职业人格”培养作为基本的目标指向,既要坚持求真、求善、求美的基本价值取向,又要实现求新、求智、求精、求尖的卓越价值目标。

  二要开展“精心育种”的职业启蒙教育。现代制造业所需的创新性、智慧性、伦理性、卓越性等综合职业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基础教育阶段的娃娃抓起,可以在语文、数学、英语等普通学科教材和教学中进行职业要素的渗透,融入职业模范推介、科技发明趣事、工业发展史等具有职业特色的内容;可以开设职业生涯课程、劳动技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专门课程,或将其整合为一门“职业启蒙教育’课程,课堂上讲解劳动技术常识、制造业发展史、通用技术原理等理论知识,课外开展手工制作、小小发明家等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初步职业意识与劳动习惯;可以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职业日”活动,组织学生去行业现场,或邀请工程师、工匠师等到学校开设专题职业讲座。

  三要拓展“高端层级”的职业教育路径。通过各种路径拓展本科层次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本科层次而言,可以鼓励一批有行业特色的地方本科高校,通过自发的方式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支持部分条件成熟的高职升格本科,高职专科和地方本科还可通过资源互补的形式,实现本科层次人才的联合培养。就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而言,督促广大理工科高校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强化应用工程型人才培养,杜绝人才培养的“学术化”;提高专业课程教师的“双师型”视野,开发高级应用型课程,开展基于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以现代学徒制为依托,加强与高端企业的深度合作。

(作者陈鹏:系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欢迎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张家口煤矿机械制造高级技工学校微信公众平台

上一篇: 大国工匠系列之四
下一篇: 教育部职成司葛道凯一行参加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工作座谈会
         



学校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工人村南路1号
联系电话:0313-4082990 4082991 4061493
冀ICP备05019547号-1 冀公网安备13070202000061号
为了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将电脑调至1024×768分辨率,并使用IE8及以上版本、Chrome、Firefox和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By:Nzcms v1.5.17-1341